新课标视域下批判性思维的内涵及培养路径

发布时间:2024-10-16 信息来源: 初中数学组 林黎 浏览次数:2082次

批判性思维的内涵及培养路径

文丨林黎
新课标视域下

在当今瞬息万变的时代,教育的使命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在于培养学生具备独立思考、敢于质疑的能力。批判性思维,犹如一把开启智慧之门的钥匙,正逐渐成为学生在知识海洋中乘风破浪的关键利器。当我们审视教育的本质与目标时,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无疑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它不仅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世界、解决问题,更是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什么是批判性思维?

批判性思维是一种对信息进行审慎分析、评估和推理的思维方式。

从认知角度来看,批判性思维意味着不盲目接受所接收到的观点和信息,而是对其进行深入思考。你会质疑信息的来源是否可靠、证据是否充分、逻辑是否严密。例如,当看到一则新闻报道时,具有批判性思维的人不会立刻全盘接受其内容,而是会思考报道的客观性、是否存在偏见以及背后可能的利益关系。

从问题解决方面来说,批判性思维能够帮助你更有效地分析问题、提出多种解决方案,并对这些方案进行评估和比较。它促使你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问题,避免单一视角的局限性。

在沟通交流中,批判性思维让你能够理性地参与讨论,尊重不同的观点,同时也敢于表达自己的合理质疑。通过与他人的思想碰撞,进一步深化对问题的理解和认识。

总之,批判性思维是一种重要的思维能力,它能够提升你的决策质量、增强你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帮助你在复杂多变的世界中更好地生存和发展。

如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课堂教学中引导
STEP 01
提问启发

教师在课堂上多提出开放性问题,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比如在学习历史事件时,问学生“如果这件事没有发生,历史会怎样发展?”促使学生进行大胆假设和推理。

STEP 02
案例分析

通过具体的案例,让学生分析其中的问题、优势与不足。在我的数学课上就有这样一幕。在我上“有理数的乘方”这节课的时候,我的课件上有这样一道题。

undefined

就这第三小题,当出现的幂是-625时,班上就有一个胡同学立刻举手,还没等我点他回答,他自己就站起来说,老师,这个结果不对,是错的。我说,你说说看如何错误?胡同学说:“我们刚学习了乘方的意义,幂是an的结果,可是这道题是,这个式子的底数是5,而不是-5,所以我觉得它的幂是-625不对。”我又问:“你觉得如何呢?”他说:“我觉得这道题有问题,不应该这样出,应该是结果是多少,而不应该是幂是多少。”我在和胡同学对话的时候,其他同学都听的非常认真,当胡同学说完,同学们都不由自主的为他鼓掌,表示都赞成他的说法。我也非常赞成胡同学的说法,我立刻把题目改成了“结果是多少”。我也为胡同学竖起了大拇指,并且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表扬他的这种敢于“质疑”,表扬他的这种“批判性精神”。同时这也说明了胡同学在思考问题,是一个爱动脑筋的学生。

还有一次,我在上科学计数法这节课的时候,当讲到科学计数法a×10n的指数n如何确定时,班上的刘同学说从这个数的最高位开始数,后面有多少位数,n就是几。朱同学说这个应该不对,应该在刘同学说的n再减去1,例如:2340000000= 2.34×1010-1= 2.34×109。就在这时,胡同学站起来说,这虽然能确定n的值,我觉得不科学。同学们说为什么不科学呢?胡同学说:“要是这样确定n的值的话,当我们在考试的时候,万一紧张了,忘记减1了,那岂不是就错了吗,我觉得应该是从最高位后面的那个数字开始数,看后面有多少位,则n的值就是多少,这样确定n的值就避免了我刚才说的哪种情况。”这次同学们又为他鼓掌,比上一次还热烈,看的出来同学们都很佩服他了。我也是在班上表扬了这个孩子,真是一个爱动脑筋的孩子,像这样的学生数学成绩怎么会差呢。胡同学不仅在数学课堂上有“批判性思维”,而且在语文课上也有,时常听到语文老师也提起过胡同学在课上课后跟老师为某一个问题争论不休,也不失礼貌,能遇到这样的学生真好。我们一定要保护孩子这种“质疑”的精神,培养孩子批判性思维。


STEP 03
小组讨论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在交流中倾听不同观点,学会质疑和辩论。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可以适时引导,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提高讨论的质量。



二、鼓励质疑与反思
营造安全的课堂氛围:

让学生知道提出质疑是被鼓励的,不会受到批评。教师要以开放的心态对待学生的问题和质疑,共同探讨答案。

在我的课堂上,学生可以畅所欲言,无论你说的对错,只要你是围绕问题进行发表自己的看法。一旦某位同学发表自己的观点后,不需要我进行评判,自然有同学进行反驳。就上周一,我在评讲试卷的第21题:

undefined

在我讲到第三题的时候,何同学给出的解答方法是:

700+5-2-4+13-6+6-3=709(只)

709×20+9×5=14225(元)

讲到这里的时候,还是那个胡同学,提出了质疑,他觉得这样做是错误的。他说:“暑假在他爸爸的带领下,下了车间,看了一个车间生成零件,也是计件制,说一天超了就用超额数量×奖励工资,一天少成产了,就用少产的数量×扣的工资。用到这道题上就是:

700×20+(5+13+6)×5-(2+4+6+3)×4= 14060(元)

刚说完,就有同学进行反驳了。

undefined

以上都是和他辩论的照片,除了这4个孩子之外,还有很多同学跟他讲解,但是都没有说服胡同学。虽然胡同学这道题的理解有误,但是他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这种精神是值得提倡的。我最后解释了这道题的意思,我跟胡同学说:“如果你是这个工厂的老板,我是生产风筝这个部门的经理,你会怎样跟我这个部门算工资呢?你是会像第一种解答那样算,还是像第二种解答那样算呢?”很显然胡同学回答不了这个问题。我继续说,我要这个工厂的老板,你是这个部门的经理,我会跟你按照第一种方式那样算。我只要你给我你们部门生产风筝的总数,至于哪个工人超额了,哪个工人少生产了,如何跟工人们发工资,不是老板的事,而是你这个部门经理的事,你说对吗?这个时候胡同学才明白,他的理解是错误的。其实他的错误理解是站在部门经理如何发工资的层面,而不是站在这个事情上理解的。

  如果要是胡同学始终都认为自己的理解是对的,那他就是在钻牛角尖,如果出现这样的现象,我们也不能打击学生,而是要想办法说服他,让知道自己的问题,不能让这样的事情再次发生。

自我反思:

引导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进行自我反思,思考自己的观点是否合理、决策是否正确。可以通过写反思日记等方式,帮助学生养成反思的习惯。

胡同学对课上争论的那道题认真地进行了反思,后来承认自己理解有偏差,考虑问题不够周全。我对他的这种精神感到很高兴。这就是真正做到了能屈能伸,敢于承认错误,不钻牛角尖。我相信胡同学今后的数学会越来越好,对数学会越来越感兴趣。

三、拓展课外活动
辩论活动:

组织学生参加辩论会,让他们在辩论中锻炼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辩论的主题可以涉及社会热点问题、学科争议等。

项目式学习:

开展项目式学习活动,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会收集信息、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并对自己的方案进行评估和改进。






栏目策划:周元斌

文案:林黎

编辑:方秋玮

审核:贾卫华 胡丹



undefined


小学部 PRIMARY SCHOOL 初中部 Junior high 高中部 Senior high 科学生态城校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