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孩子一份真乐趣 ——读梅晴老师《一堂好课》有感
发布时间:2024-01-16 信息来源: 初中语文组 方芬 浏览次数:3798次
缺什么,找什么。
带着困惑和厌倦
我优先选读的是《一堂好课》里
“给孩子一份真乐趣”这一辑
我想知道专家眼里的趣味语文
长什么模样
梅老师阅课无数
在这一章里
她分了五个小节
这里我就说我感受比较深的三个小节
“让课堂成为孩子的舞台”——援引的是一堂小说阅读课,这里把课堂比作舞台,谈到的既是师生分工问题,也是课堂呈现问题。给孩子读书、表现、思考、感受、进步、沉淀的空间,其实是讲,课堂要有趣味,首先要孩子是主体,要孩子有空间发挥主观能动性,并且是充分发挥,老师就要狠心、放心交出主动权,避免一言堂或满堂灌。当然这背后对老师的要求更大——你不再是舞台上那个表演者,只顾自己表演;你也不止是主持人,只负责串场;你得要是总导演,剧本、演员挑选、舞台设计、后期制作等等,你都要有筹谋,有分工,有指导。孩子们在你的指挥下,怎么进入这个剧本,然后才是他们自己体会人物,揣摩人物,再结合自己的理解诠释剧本,表演人物。你能做的用你的导演经验称赞优点,指出不足,然后还要凭借你的功力点拨或引导,使他们规避“雷点”,更恰当地进入角色,理解表达角色。有趣的课堂,不应该是单调地讲,单调的听,而是以生为本,有声有色地再现或创演。
“穿过黑夜,让我触摸到你的心跳”
“穿过黑夜,让我触摸到你的心跳”——援引的是一堂课文指导课,主讲老师在教学目标、教学资源、教学过程几个方面都非常有创意,创意意味着独特,独特意味着新鲜,新鲜比较容易让人觉得有趣。教师设置的教学目的是启发理解学生睁开心灵的眼睛看生活看生命才是打开写作之门的最佳方式,并试着这么去做。盲人的画,盲人解读自己的创意画的过程,学生来解读并给盲人画写前言。这系列操作,让我们惊叹盲人内心世界何其丰富的同时反过来直戳我们这些眼睛明亮的人却捕捉不到生活或生命之动人的软勒,被刺疼的同时也背刺醒。这里讲的是有趣的课堂更多指教学资源的选取很独特,教学资源剪裁处理有创意,教学过程处理有触动人心。
后面还有”君子善假于物”,主要是启发我们教育信息化2.0时代,要更新认识,更新思维,变原来的拓展学习空间,丰富学习知识为激发学生大脑与外界形成连接的活跃度,帮助学生学会把外面的知识变成为大脑里为我所用的连接,而我们老师要做的不是分享更多知识,而是分享更多样式的知识,所以有趣的课堂上是不是意味要站一个能歌善舞,文能诸子百家,理能量子力学,左手编码右手画画,才能在教育信息化的当下吸引住课堂上这些比我们生活丰富多彩多了的这帮孩子,还要能完成教学任务、教育使命。
有趣的课堂,首先是一个有活力的课堂,心动、行动总而言之要 动起来;有趣的课堂,还应该是别出心裁的课堂,无论是引用的教学资源还是实施的手段,还是陈述的语言,能够触动人心,引起情或智的波动;有趣的课堂,要与时俱进,善于巧借外物,跨媒介融合,多样式进入,多侧面突破。
要不要给自己提这么高的要求,施这么大的压力是一个不用思考的问题。我们都希望飘飘乎如遗世独立,教得越轻松越好,但是实际教学中,每天重复一堂意义大于趣味的课,自己真的很自在?一切都奔着知识去,奔着考点去,课堂学习一点也不好玩。实话,我很都厌倦,也很茫然,更想突破,只是还只停留在心动无行动的阶段。
语文学科的趣味性到底体现在哪里?我有限的认知能解释的应该文字构建的世界里的情趣、理趣、生趣和乐趣。在语文的学习园地里,我偏执地认为,形象大于思想,情感大于道理,体验大于练习,熏陶大于模仿。说到底,忙就心亡。还课堂一点空间,还学生一点时间,让他们有机会接近文字,贴近文脉,是不是就能触到文心。人心与文心如果能够同频共振,是不是我们跋山涉水寻觅的哪一点“趣“就显露真身了?
撰 文 | 方 芬
审 核 | 周元斌
排 版 | 王 伟